查看原文
其他

记笔记的时机该如何选择?关乎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 学习骇客

LeoChanXY 学习骇客 2022-06-25

用技术和心理学改善学习 第147篇

· · ·

这个问题经常在群里被问及,碰巧今天又有同学问,索性来系统地谈一谈。

什么是记笔记的时机?我是一边看书(听课)一边记,还是看完了一起记?这需要在了解各自影响后自行选择一个平衡点。

记笔记的时机为什么重要?如同下图中的学习金字塔,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学习的主动性不同,主动性越高,学习内容的存留率就越高。在没有条件进行“讨论”、“实践”和“教别人”的情况下,通过巧妙安排记笔记的时机,引导(制造条件迫使)自己更多地进行“主动学习”更具有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就是在与自己对话,就是在教授自己,是一种不依赖外界条件、随时随地可用的主动学习方式。

· · ·

▶  学习质量

如果是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很容易不自觉地陷入照搬照抄的境地,这样就缺少了主动加工的成分,也就是思考不充分。虽然学的时候感觉挺流畅,但是相应地后续复习时就会很艰难。正印证《认知天性》里的那句话:“输入时越轻松,输出时就越辛苦。”

如果是等看完了一个部分以后,该思考的都思考过了,该标注的地方也都标注了,然后再集中记录笔记,那照搬照抄的机会就少了。集中记笔记时,我们是根据自己的标注,再通过主动回想去组织知识点,只有当想不起来时才去翻书参考,所以总体来这样的学习就不容易照搬照抄,就更加主动,对应的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所以,学完以后集中记笔记,得到的学习质量更高。

· · ·

▶  学习效率

同样,学完以后集中记笔记,伴随的学习效率更高。

类似于经济学的“边际成本”概念。当企业生产第一个产品时,总成本是100元,单个平均成本也是100元;而当生产第二个产品时,总成本就变成了101元,单个平均成本就变成了55.5元;当生成第三个产品时,总成本变成了102元,单个平均成本就变成了34元。就这样,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个平均成本从100元降到55.5元,又降到34元。

记笔记所花的时间就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如果是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每看完一段我们就要切换到记录界面,记完笔记又要切换回书上。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切换任务,都需要注意力确定刚才想到哪里了,接下来该看哪里,刚才记到哪里了等等,每一次切换都不可避免地带来时间损耗。这期间还可能会有例外事项的干扰,还经常会出现走神发呆而不自知的情况,这些都是时间成本。

打个生活中的比方:你正在客厅看电视,母亲叫你下楼去小区门口买瓶醋,等你回来刚看了几分钟电视,又让你再去买袋盐,你是不是会责怪母亲“为什么不让我一次买好?”这样所浪费的时间就像我们看会书,然后去记笔记,记会笔记又回到书本找头绪。

以LEO个人经验来看,当看一些泛泛的书时,如果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可能一上午只能看完一章内容。而如果看书的时候,每当遇到启发思考的地方不停下来,而是做好标记,大概1/4的时间就能看完书。看完以后,参照书上的标记去手动录入笔记,大概也只要一个1/4的时间。那么对比下来,整体上只要原来一半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不可谓不明显。

· · ·

▶  关键依据

既然学完以后集中记笔记不仅学习质量高,而且学习的效率也高,那是不是意味着上午看书晚上集中记笔记就更好呢?

这不能一刀切,还需要考虑到几个因素。

一方面,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难度。对于读通俗读物的人来说,早上读晚上记,大多没问题。但是,如果是艰难晦涩的专业课,不要说晚上再整理了,甚至刚看过合上书都很难想得起来,这样的内容就不适合推迟太晚整理笔记。

另一方面,需要兼顾学习者的能力。同样一门专业课,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复杂的长篇解读可能丝毫没有难度,而对于一个跨专业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甚至是基本的专有名词都需要停下来细细揣摩。所以很显然,前者可以适当放宽记笔记的时间间隔,而后者就不得不抓紧时间记。

考虑到以上两方面因素以后,我们就可以适当调整学习和记录之间的间隔了。

如果隔一天记很难,可以退而求其次,隔半天;如果隔半天也很难,可以试着看书看完就记而不用空等半天;甚至如果连看完一起记都很难,也可以看完一页或一段以后,闭上眼睛问问自己“我刚刚看了什么”,或者问问自己“刚才这段话在讲什么”。这些都会比一边看书一边照抄着记要更有助于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

即使目前你只能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也不要气馁。能力是可以提升的,现在不行或许往后可以,第一遍不行或许第二遍可以,总之要有这个念想,而不是习惯性地永远以照搬照抄的形式记笔记。

终于目标是像某些天才学霸那样,可以上课时不记笔记,而是一天下来凭记忆集中回顾。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并非不可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概念图》一书中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教育心理学的话,那就是影响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他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随着我们某方面知识积累得越多,我们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就越高。

巧妙安排记笔记的时机,就是在制造条件逼迫自己主动学习。当你在记笔记时越主动,你的学习质量就会越好。

· · ·

▶  笔记变化

那么,隔一段时间再记,这和一边学一边记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同学会说:“我的学科特点不允许我用自己的话。”其实是误解。“用自己的话”不一定意味着放弃书本语言完全改用自己的口语,甚至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书面语言调整顺序或合并组块,都有助于降低后续学习的负担。如果能用自己的理解去记录,那当然最好。

所谓“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就是要将自己在学习时的思考成果体现在笔记里,这样使后面再次学习变得更容易,也使再学习相关内容变得更容易。这也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聪明教学7原理》一书中对于“学习”的定义,而许多人学习却是这样:第一轮花5小时学一章,第二轮这一章还需要5小时,第三轮还需要5小时。这样不能压缩不能精进的原地踏步式的学习,会阻碍我们提升学习效率,也会妨碍我们学习更复杂的知识。

如果担心自己的话不准确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大部分学科里这种担心都是新手的过度担心,同样的学科,即使是同一科老师,用自己的话表达往往也不完全是一样的,当你学得久了就会发现其实他们说的是一个意思。其次,如果担心自己的话不准确,可以在记笔记时保留两种笔记,一种是书上的话用来保底,一种是自己的话用来浓缩。利用ANKI的模板就可以简单实现这种需求,比如在答案字段放上自己的话,在隐藏的提示字段里放上书上的话,当我们在复习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话,如果有遗漏可以再点开书上的话,这样不仅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明显的优点在于复习起来很快。

· · ·

▶  总结

如果你是应试,“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应该成为一种持续追求,“看完书搁置一段时间再记笔记”能够对此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如果你不是应试,“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应该成为一个当下选择,因为你甚至不需要担心不准确带来的应试丢分。

想起发在微信圈子里的一篇被分享颇多的Nature论文,题为“如何优化大脑中的知识结构”,总结道:

我们能长期记得的都是有意义的东西,所有没意义的内容都很快会被忘记,而判断是否有意义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我们是否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 · ·

▶  相关文章

1、复习过程中,LEO如何处理自己的ANKI笔记?

2、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三个学习建议

3、转述的方法,如何把书读厚?


增值服务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查看同学们学习ANKI的笔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